close

美國還真是世界強國,所引發的金融海嘯跟發動世界大戰差不多,從金融業開始延燒,不但美國國內

資訊、汽車、鋼鐵、營建、零售等產業陸續受到波及,全球其他國家也無法倖免,台灣從雷曼地雷開始,

股市持續狂跌、外資拼命賣、政府只得繼續咂錢穩定股市(拿人民的納稅錢、退休儲備金來穩定股市,

結果讓外資倒貨,未來退休金拿不到是誰要負責?馬英九嗎?還是劉兆玄?),各大金控被這波金融風暴

燒得焦頭爛額後,接下來美國需求的衰退更嚴重的打擊了台灣所有的產業,其中以科技業所受的傷害最大,

台灣一向自傲的是資訊、半導體等產業在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很不幸的是這些產業都是作美國廠商

的OEM, ODM為主,當然也造就了一堆科技新貴,多年的激烈競爭,早已習慣於量大、利潤低的經營模式,

靠著台灣人專有的管理系統,在超低毛利下,仍能繼續生存。

但這一波金融海嘯接踵而來的是訂單的衰退,原來地三、四季是聖誕節錢的傳統旺季,也就是那個用虛擬

金融商品騙盡全球的美國要為聖誕節大採購的期間,沒想到次貸泡沫引起了產業連動的衰退,一時間各大產

業陷入危機,或者關門大吉、或者準備裁員、破產,生活都沒著落了,哪來的錢買聖誕節禮物?各大公司

看看苗頭不對,立即抽單或停止下單,所有的 forecast 也全部化為泡沫。沒有足夠的訂單,這些愛搞大

搞多的科技公司,一開門就賠錢,可能一天就賠光了幾十個小公司的股本,為了維持一定的產能,設備及

人員都不可少,否則是街不到大單的,現在沒了單,折舊照提、利息也要繳、所有營運費用一個都跑不了,

眼看著這樣的衰退可能持續半年以上,這些平時招牌耀眼、說話大聲的科技大廠,也只能落得關起門來

掐頭掐尾的擠出現金來撐下去,設備難處理,而且萬一處理掉後,景氣復甦,要再達到原有的規模,

可能付出的成本更高,人員就從“公司的重要資產“變為“公司有彈性的重要資產“,不是裁員就是讓員工

休無薪假,講白了就是收入變少,加上原來高額的分紅股票一夕間紛紛腰斬,苦日子還真的來臨了呢!

不過也不必太同情這些科技公司員工的情況,想想看,景氣好時,他們不也曾是天之驕子嗎?

一年的分紅可能相當於其他產業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在金融遊戲中,他們也曾是實質的獲利者,

現在風水輪流轉,辛苦一陣又如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stbreak 的頭像
    fistbreak

    窺探未來

    fistbre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